您当前位置:首页 > > > 详细信息

产权市场蓝皮书

2011-03-10 10:20:59.0 来源: 点击数:14001

 

欠发达省份产权市场发展模式初探--——以青海省为例的实证分析

商桂林

此文发表于产权市场蓝皮书——中国产权市场发展报告(20092010))

中国产权市场是在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现代企业制度,在服务国有企业改制重组和产权交易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对各类产权的流动重组和资产的保值增值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已成为以国有资本为重点的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的重要平台和重要通道。从19885月武汉成立第一家企业产权交易机构至今,我国的产权市场已走过了20年的风雨历程,产权市场从最初为国有企业资产转让、重组提供服务,发展到如今为股权交易、技术产权交易、金融资产交易、土地使用权交易、矿产经营权交易、私募基金交易等多品种、多形式的交易提供不可或缺的平台,已进入了一个全面发展的新阶段,构建起了一个提高全社会资源配置效率的大平台,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重新认识到了产权交易市场其独有的作用及其不可替代性,成为了我国资本市场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从总体上看,产权市场还依然是一个新兴的市场,离成熟的资本市场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因此,积极探索产权交易市场的发展新模式十分必要。近两年来,青海省产权交易市场以网络为依托,超市为载体,策划为抓手,专家为保障,资本为血液,全力打造产权交易市场发展的“青海模式”,努力探索经济欠发达地区产权交易的新模式----市场化模式。
  市场化模式的探索
青海省产权交易市场经历了从政府设立产权交易中心(“中心”),完成全省国企改制使命后,业务剧减;到参照国内发达地区产权交易所(“所”)的经验,实施会员制运营模式引入业务,结果失败;再到目前开创多种类资产超市,走市场化发展道路的过程,现已初见成效。
2008年青海省产权交易市场重组时仅有30万元的启动资金,2名工作人员,一张办公桌。但市场在发展中逐步规划出市场的愿景,肩负起市场使命,采用多种形式,面向政府、面向企业、面向社会公众宣传市场,不断激发社会效应,扩大市场影响,使市场得以快速发展。两年来,青海省产权交易市场业务直线上升,队伍迅速壮大,办公条件不断改善。目前市场已有专业人员60多人,近千平米的办公场所,为员工配备了高端的办公设施。迄今为止,各类资产成交总额达50多亿元。其中国有资产成交额达20亿元,非国有资产成交额达30多亿元,市场已实现了一定的资本积累。
回顾、辨析青海省产权交易市场从“中心”——“所”——“市场”的发展历程,我们亲身体验到“中心”、“所”和“市场”三种不同的命名、定位和运营模式,产生了三种不同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益。
1994年成立的青海省产权交易中心,带有较强的行政职能和行业垄断性,不具备专业性和市场价值发现能力。其为上世纪90年代国有企业改革初期,为隶属于省财政厅的国有资产管理局设立的事业单位,由国家在编的非专业人员组成,职能是对企业国有资产转让合同进行审核、鉴证;对转让资产价值的确定仅仅以国资局批复的评估审核确认书为依据,没有发现资产价值的手段和能力,收费项目也只有鉴证费和登记费,低廉的收费只能依赖财政维系生存,在青海国有企业改制浪潮进入谷底后,因没有发展后劲而导致消亡。
2008年初,重组后的青海省产权交易市场为改变低迷的运营状态,参照国内发达地区产权交易机构---“所”的会员制运营模式进行运作,预期成为本省办理产权交易手续的专职场所,职能是审核会员提供的业务,发布产权交易项目(挂牌)信息,组织项目交易,出具交易凭证等;期望实现业务由会员引入、代理,风险由会员承担,利益同会员共享,具有行业指导、审查和规范职能的权威性产权机构的良好局面。但在实际运营过程中,因会员的经营理念、风险防范意识、执业道德、执业能力、从业远景、获取业务的手段等几乎都与青海省产权交易市场建立公开、公正、公平、公信的宗旨及合作、发展、共赢的理念相违背,大部分会员不具备专业能力。市场的专业能力和市场价值发现功能依靠会员难以间接实现,甚至多数会员为了自身的隐性创收,按委托方的要求有意掩盖资产的潜在价值,阻挠市场发现资产价值功能的发挥,严重损害了市场公众形象。更为严峻的是市场项目依靠会员引入,市场的产权交易收费及收费分配也受制于会员,市场的权威性丧失殆尽,难以生存发展。结论是在青海这样经济欠发达地区,交易市场以“所”的会员制模式运营不可行,难以生存。
在实践了“中心”和“所”两种运营模式后,证明这两种模式都不适合青海省产权交易市场的生存和发展。面对严峻的形势,迫使我们反思:当今产权交易机构到底该走何路,才能适应社会需求,才能顺应民众愿望,才能融入改革的浪潮,才能生存、发展和壮大。
经过反复的摸索、思考和论证,2009年初,青海省产权交易市场深刻认识到“市场”是产权这一特定商品运行的载体或现实表现;是产权交易的场所;是需求者表现购买力的场所;是现有客户和潜在客户大显身手的场所;是产权持有者和产权需求者之间以及产权交易中间人(会员、中介)等各种经济关系的总和。社会不同区域或目的供求使人们将各自的产权互为商品,互为等价物,使人们互为市场;社会分工越细,经济越发达,市场的范围和容量就越大。辨析“中心”、“所”和“市场”三种不同的命名、定位和运营模式,我们认为“市场”的内涵、载体或现实表现远远大于“中心”和“所”,涵盖了“中心”和“所”的一切内容。它不仅具备“中心”的政策、“所”的会员等优势,同时还具备各行业管理部门共同监管、多种类资产项目汇集、多层次产权交易项目展示、相关行业中介机构(会员)的积极融入、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企事业单位、个体民营企业主动观察、了解、学习、参与等功能。其表现形式是:利用网络平台将各类产权交易信息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向公众进行展示(如同大型综合商场);利用信息系统分析各类资产交易价格的变化情况,以变化的指数曲线向公众直观地展示各类资产的价格走势;利用网络交易系统便于公众轻松实现资产交易,发挥网络竞价优势,实现资产交易价值最大化。交易资产的权属可分为国有资产、民营资产和个体资产,交易方式分为自行交易和委托交易两种。
我们认为,坚定不移地走市场化运营模式道路,是产权交易机构的必由之路。因此我们制定了以市场化模式影响公众吸引各类资源参与市场交易的战略,逐步实现打造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宏大目标。
  市场化模式的实施
(一)拓宽交易领域,完善交易功能
1. 扎实做精有限的国有资产交易
国有资产交易的特点是:产权明晰,便于交易,但品种繁杂,审批程序严格,难以汇集人气,市场活跃度相对较差。对于存量资本结构调整必须纳入政府监管的产权交易市场而言,承担着“二元目标”职责,一是作为被政府赋予一定监管职能的事权主体,对国有产权转让的行为和过程行使报告义务; 二是为产权交易行为主体提供交易平台,对产权交易行为进行有效组织,提高交易效率和降低交易成本。通过公开透明的阳光交易,避免因私下转让、私下授权和暗箱操作可能导致的国有资产流失,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通过“竞价”发挥市场对投资人和价格的发现功能,促进国有资产在有序流转过程中实现保值增值的目的。青海省产权交易市场在行使市场职责的同时,完善制度,规范操作,苦练内功,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做精国有资产项目交易。
2. 大力引入专类化的非国有资产进场交易
专类资产,便于构建分类体系,便于分析价值,形成指数,易于社会公众参与,各类资产交易频繁,形成互动,活跃市场气氛。青海省产权交易市场一方面希望得到政府支持,但不依赖于政府,着力探索自主创新的路子,全力打造非国有的专类资本要素市场,如已初具规模的房产超市、车辆超市、闲置资产超市等各类资产超市,其市场化效应现已彰显,充分体现贴近民众生活、资源丰富、便于选择、交易方式灵活等特点。尤其是对分类资产价值指数的分析,便于指导民众自行交易,先进的网络竞价方式,更好地发现投资人和资产的最大价值,吸引更多的公众参与。
(二)培育专业队伍,提供高端服务,树立公众形象
产权交易的组织者应该是复合型人才,应具备专业基础知识,熟知资产情况,对资产价格变化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有组织交易的经纪人头脑。可以说产权交易专业人员是产权交易机构能否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此,如何培养一支高效、专业的员工队伍是我们市场一直研究、探索的课题。目前青海省产权交易市场已把人力资源工作作为重点,权重已超过了业务方面。通过强化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升员工的业务水平、专业能力和服务意识,市场的专业化程度已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由此产生了大量业务主动进场的市场化效应。
(三)借鉴证券市场模式,吸引民众参与,扩大市场覆盖面
证券市场是资本市场的高端平台,是标准化的资本市场,主要参与者是公众和机构,可以说证券市场的大部分参与者是低端的,几乎是全民资本市场,交易指数的直观展示极易吸引公众的广泛参与,具有投机性。而产权市场也同样是资本市场的高端平台,是非标准化的市场,交易难度更大,参与者多为企业或会员,具有投资性,社会公众较难观察、了解、参与,从而难以发现和聚集更多的投资人、难以发现更高的价值。青海省产权交易市场借鉴证券市场的模式,选择贴近民众生活的房产、车辆和闲置设备等,着力打造网络化资产超市,拓宽民众观察、了解、参与的渠道,吸引更多民众参与,引入民间资本,满足民众需求,激发产权交易市场活力,扩大市场覆盖面。
(四)扩充市场功能,创建比淘宝网更强大的资本网络交易市场
多年来,以实物资产交易起步的产权交易机构,各类资产交易内容如何对外有效展示一直是产权交易机构努力探索和破解的难题。随着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青海省产权交易市场利用网络平台将产权交易信息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进行披露,解决了市场化运营过程中发布资产交易信息等难题。相信随着青海省产权交易市场运营模式的成熟和推广,管理机制的迅速建立,其效能(点击率、成交额、成交量等)必将在业内、国内乃至全球产生重大影响。
通过分析淘宝网我们得出:淘宝网覆盖面广、交易量大,能使客户在最短时间内搜索到大量的同类商品,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网络交易平台。但它只起到方便客户的作用,没有发掘资产增值的能力。而产权交易市场的网络交易平台吸引了众多需求方,交易的功能主要体现二手(二类)资产的增值,服务费的收取除了交易服务费,更应体现增值收费;淘宝网交易的多数是标准化的小商品,效绩主要体现在交易量上,而产权市场交易的是非标准化的资产和权益等,主要体现为投资价值。所以,网络化的产权交易运营模式一旦成熟和推广,其规模和交易量将远远超越淘宝网。
青海省产权交易市场建立的网络化资产运营平台包括公信平台和策划平台。公信平台包括信息自行发布平台、自行交易平台和免费服务平台等公益性平台;策划平台包括委托交易平台、拍卖平台和网络竞价平台等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的收费平台。通过公信平台,社会公众全面了解青海省产权交易市场具有的功能、交易规则和案例展示,向民众宣传法律法规,展示专类资产指数,快速、高效地实现民众需求。通过策划平台,为各类挂牌资产发现更多的投资人,发掘资产价值,使民众的资产实现增值并使之最大化。如:运用网络竞价平台,能够杜绝违规操作和串标行为,通过市场的精心策划、专业操作和网络竞价等技术手段的综合实施,进入青海省产权交易市场交易的资产均实现了大幅增值,令转让方和社会公众信服。因此,委托青海省产权交易市场的业务量迅速增长,交易品种不断增加,投资人大量汇集,人气更加旺盛,为发掘资产价值更大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网络平台的市场化效应凸显:(1)客户的自行交易不断增多,说明客户认可青海省产权交易市场的专业指数分析,他们对资产的基本价值有了更深的了解,对青海省产权交易市场的认可度也随之增加;(2)对客户委托交易的资产网上展示,赢得了广泛的竞买人参与拍卖,资产实现了较大增值;(3)运用网络动态报价,实现市场的规模化效应。通过开通大量的报价通道,满足投资人的意愿,让更多的投资人参与竞买,实现资产价值的最大化;(4)通过网络竞价,实现资产价值的更大化。青海省产权交易市场多次网络竞价的实践证明,最终买受人考虑的不仅仅是资产本身的价值,而往往是在追求超越资产价值的无形价值,这是其它竞价方式无法比拟的,也是产权交易市场业务拓展的优势所在。
国务院国资委在海口会议上提出:要进一步提高产权交易的进场率和竞价率,这是产权市场迈上一个新台阶的重要举措。竞价率的高低,不仅直接影响增值率,而且是检验产权市场活力与生命力的重要指标。交易方式是否先进、科学与适用,直接影响竞价效果;竞价效果的好坏反过来影响交易主体进场交易的多寡。因此提高产权交易的竞价率,是产权交易机构十分重要的一项工作。两年来,青海省产权交易市场通过市场化运营,竞价率大幅增长,由最初的20%上升到目前的97.2%,引起了全国产权界的瞩目。
(五)发动宣传攻势,扩大市场影响
1. 网络宣传
青海省产权交易市场不断完善网站版块内容,不断改变网站风格,精心设计前台、栏目、数据库等功能模块,网站内容愈加丰富、功能更加强大,真正发挥了“服务大众、开拓市场”的作用,受到了全国产权界和广大客户的赞誉。
2. 《简报》宣传
自今年3月开始,青海省产权交易市场运用《简报》,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全面展示各类资产处置、内部管理、网络化建设等方面的信息,充分反映青海省产权交易市场公平、公开、公正的交易行为,赢得了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的高度赞扬。截至目前,已出《简报》30期,通过《简报》的宣传,市场赢得了更多客户的认可和参与。
3. 媒体宣传
两年来,省内外媒体多次宣传报道了青海省产权交易市场的先进经验——省纪委主办的《昆仑之剑》在2008年第六期的封二、封三、封四3个版面刊登了青海省产权交易市场“以全新的服务理念开展产权交易工作”的照片和文章;《青海日报》发表了《资产在阳光下增值》等文章;省市广播电台、电视台也多次对青海省产权交易市场的业绩进行了报道;20103月,国务院国资委在南昌组织召开的企业国有产权管理暨产权交易机构工作会议上,青海省产权交易市场《以规范操作和网络化的信息披露,努力提高市场的竞价交易水平》的经验介绍,受到了国务院国资委领导及产权界的广泛好评;今年《产权导刊》刊登了《青海:产权市场发展启示录》的文章,更加受到了产权界的关注。
4. 现场宣传
每逢大型拍卖会和网络竞价,青海省产权交易市场均邀请纪检委、工商局、国资委、财政厅等部门领导以及转让方负责人现场观摩,对整个交易过程进行现场监督。应邀的各部门领导在观摩青海省产权交易市场高效、规范、便捷的组织交易活动后,对进场交易资产的大幅增值感到惊叹,纷纷表示今后资产转让全部进场交易,从而拓宽了项目进场渠道,扩大了市场影响力,提升了市场的整体形象。
5. 期刊宣传
目前,青海省产权交易市场正在筹办《资本博弈》期刊,将站在产权理论和实践发展前沿,探讨行业热点和焦点,更加及时有效地向社会各界宣传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为政府各部门提供决策服务;引导国有企业、民营资产进场交易,实现其资产价值最大化;反映青海省产权交易市场的工作动态,进一步扩大市场的影响力。
  市场化模式的保障
(一)构建规范创新机制,打造特色品牌市场
1. 坚持市场化的阳光运作,打造市场公信力平台
目前,公信力已成为青海省产权交易市场不可估量的无形资产,是在长期的发展中日积月累而形成的,不断增强了市场的权威性及影响力。为维护市场的公信力,首先,对进入市场的每一个项目都必须做到公开挂牌,同时依法严格执行规定挂牌期限。其次,对挂牌的项目,认真研究,全面分析,对转让标的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交易条件的公平性和合理性等严格审核,剔除不合理条件。第三,杜绝利用青海省产权交易市场走过场的交易项目进场。特别对那些为了个人利益和小团体利益而设置不合理、不平等条件或量身设定受让人条件的项目,市场坚决制止。第四,严格执行交易制度,始终坚守制度大于一切的交易理念,绝不因谋取不正当利益而违反制度。如青海省产权交易市场在转让某一大宗股权项目时,为体现公信力,坚持交易规则,在自身运营极度困难的初期,坚决抵制了两千万元服务费的诱惑,受到社会公众的好评。第五,对违背交易规则,扰乱市场的行为,坚决给予严厉惩处。如在某国有房产转让项目中,未竞得标的的一竞买人事后对青海省产权交易市场恶意诬陷,阻碍了交易的正常进行,市场经过认真核查,证实其行为违反了交易程序,已属违规行为,按交易制度对其进行了严厉的惩处,维护了市场的权威性。第六,严格执行资产交割签字、价款支付的保障规程,保护投资者利益,体现了青海省产权交易市场严谨的工作作风。
2. 建立规范监管机制,确保市场健康发展
青海省产权交易市场立足于国企改革和经济转型的服务需求,按照国务院国资委“应进必进、能进则进、规范进入、透明操作”的要求,紧紧抓住“规范”这根产权市场的生命线,以国务院国资委统一交易规则为标准,引入多方监督机制,实施有效监督。
对上,一方面积极与国务院国资委信息监测网对接,优化信息披露程序,完善信息披露内容,拓展信息发布渠道,最大限度保障投资人的知情权;另一方面,主动接受省市纪检监察部门的监察和工商部门的监管,结合产权交易工作实际,创立了项目工作组制度。工作组成员由工商部门、纪检部门、转让方代表及市场项目负责人等组成,全方位地监督、监察、监管青海省产权交易市场的交易行为。此外,市场在平时还主动邀请省纪检委、国资委纪检委、财政厅纪检组等部门领导来青海省产权交易市场检查指导工作,得到他们的支持和高度评价。项目工作组成员分工明确、相互监督、层层把关,有效避免了各种风险的发生,项目工作组作为机制创新的先进经验在全国产权界得以推广。还与省纪委、监察厅主办的《昆仑之剑》杂志合作,弘扬正气、抨击腐败、直面产权交易行为。从内到外自觉做到自律和他律,加强对员工的正面教育和反面警示,提高员工的职业道德和执业素养,增强员工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从源头上杜绝违规、违纪、违法行为的发生,确保阳光交易。
对下,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以诚信确保市场秩序;本着对公众负责、对投资人负责的态度,设立举报电话、举报箱和网络举报窗口,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接受资产出让方和受让方的监督。
3. 塑造特色专业机构,发挥市场创新功能
两年来,青海省产权交易市场在理念、机制等方面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取得了一定成效。
1)理念创新
——从“做交易”转向“做市场”。探索市场运作新模式,致力于构建规范统一的交易平台,整合各种市场资源,完善市场的各项功能,吸引各类产权资源进场交易,促进资本要素合理顺畅流动,进而实现服务于企业和经济发展的目标。
——从服务国企转向服务社会。我们本着面向社会、服务经济、诚信合规、优质务实的服务理念,努力树立市场的服务意识,不断提高市场的服务质量、拓展市场的服务层次、增强市场的服务功能,强化市场的公信力,成为区域内企业产权转让、全社会资源要素流转的综合服务平台。
——从国有产权交易转向盘活各种资源要素。扩展企业国有产权流转平台的功能和非国有产权流转平台的功能,业务范围涵盖国有资源和社会资源,成为物权、债权、股权、非上市公司股权托管等交易的专业化产权市场。
2)模式创新
——强化全方位服务功能。努力拓展市场交易品种和领域,满足社会各行各业的需求。不断创建各类资产网络超市,打造网络交易综合平台,力争成为国内网络化产权交易机构的典范。通过网络平台向投资者和会员介绍项目,努力服务广大客户以及潜在投资者。
3)管理创新
——再造内部管理流程。从资料的收集、整理到统计、分析,再到论证、决策都有相应的流程,对各部门工作尽可能量化考核,对各项工作任务进行分解,明确责任人和完成时限,不断完善,形成内部管理流程化的良性循环。
——建设高效市场团队。青海省产权交易市场为了各超市高效有序运行,合理配置了相应的专业人员,高薪聘请业务水平高、专业能力强、经验丰富的高端人才。面对青海地区人才极度匮乏的局面,市场以高于本地两倍的平均工资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优秀人才。目前已拥有评估、法律、财会等从事产权交易的专业策划团队,从资产评估、价值分析、风险规避、组织交易等方面规划最佳的实施方案,发挥产权交易市场的强大功能,确保实现资产价值的最大化,努力打造专业化的交易机构。
4. 探索建立科学管理体系,确保市场稳步发展
加强内部管理是规范市场运作行为,促进市场健康发展的内在需求。内部管理的原则是最大限度调动员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效防范员工道德、法律和财务风险,保证团队和衷共济、齐心协力完成既定目标。
1)分类建立内部规章制度。青海省产权交易市场首先建立了业务管理和综合管理两大类规章制度,并分类分层次按流程渗透到工作细节的方方面面。这些制度结合了具体工作实践和自身特点,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2)科学建立用人制度。万事人为本,青海省产权交易市场改变用人观念,拓宽视野,按照德才兼备的原则,大胆任用能人,不拘一格。从德、才、识、体等方面把那些既有责任心又有管理能力的人提拔到重要岗位上,使其成为率领员工奋发向前的领头雁。市场不以身份论资排辈,而是以业绩和创新能力来评价员工,真正落实了“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政策,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员工的积极性,打造了一支管理卓越、专业高效的团队。
3)科学制订绩效考核和薪酬制度。人的潜能是巨大的,要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必须用科学、严格的奖惩机制去约束和激励其努力奋斗。我们秉承“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思想,规范内部管理,加大考核力度,通过实施科学的绩效考核办法,充分发挥员工潜能。按照“责、权、利”三者相结合的原则,科学合理的设置了薪酬体系,“以岗定编、以岗定薪”;按照能力决定岗位,待遇体现业绩,优胜劣汰的管理思路,制定实施科学合理的员工激励机制;按照员工的工作态度、平时表现、工作业绩、创新能力等实行打分制,并将考核结果公之于众;根据员工的不同特点“按需激励”、“适时激励”、“适度激励”,注重激励的有效性、公平性、层次性和持久性,切实发挥激励约束机制的效能,不断优化员工队伍,保障市场稳步发展。
(二)不断创建服务新平台,实现多层次资本市场
为了实施青海省产权交易市场实现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资本产权化、产权金融化的发展战略,下一步我们将从两个方面大胆探索。
1. 成立小额贷款公司和投资公司,打造高端的投融资服务平台
为落实国务院国发[2010]13号文件精神,我们积极争取政府支持,一方面解决中小企业并购中的资金问题,成立小额贷款公司,为中小企业再发展提供便捷的融资渠道;另一方面利用市场化运营的优势——结合当前各类非国有资产交易日益活跃的态势,吸纳民间资本,引入投资人,成立投资公司,开展投融资业务,为建设市场化运作模式提供血液。
2. 开发更先进的网络平台,实现规模化的网络交易
网络化电子商品市场与有形实物市场的最大区别是网络技术服务功能的快速更新,要想长期占有这一市场就要不断的开发更方便、更快捷、更强大的网络服务系统,才能不被复制和取代。因此,网络建设现已成为青海省产权交易市场今后的工作重心。市场网络服务系统将分为公益平台、中介平台、政府平台和市场平台等四大平台,为民众提供快捷便利的公益服务;为评估、会计、法律、拍卖等各类中介机构提供专业分析、论证、行业指数等依据;为政府部门决策提供参考;为市场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
    四  结束语
圆满完成国务院国资委和地方国资委交办的任务,是产权交易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合理配置资源,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是产权交易人神圣的职责;实现最大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益,是产权交易人的历史使命;赢得社会的尊重,是产权交易人共同的愿望;努力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全国联盟共同市场,是产权交易人共同的梦想。在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中,在国有企业改革、结构调整进一步深化,资本市场更加繁荣和发展中,产权交易市场必将迎来更大的发展。青海省产权交易市场将不断进取,积极探索产权交易“市场化”模式,以最专业的交易机构、最强大的网络平台、最权威的专家阵容、最规范的监管机制,开创产权交易新局面。 

深度观察

上一篇: 国务院国资委发布《企业国有产权交易操作规则》
下一篇: 产权交易市场与拍卖机构

0

友情链接

  • 青海省产权交易市场    办公室电话:0971-6113361    邮编:810000    传真:0971-6113361
  • 地址:西宁市城西区五四西路67号A座15楼(海湖新区交通银行)     E-Mail:qhcqjy@vip.163.com
  • 备案号:[青ICP备0900002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