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 > 详细信息

国家开发银行青海分行

2016-06-06 11:30:40.0 来源: 点击数:7437

 国家开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青海省分行(以下简称“青海分行”)在青海省委省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在银监局和人民银行的指导帮助下,认真贯彻中央和总行支持西部、特别是支持藏区发展的各项措施,始终以“增强国力、改善民生”为宗旨,目前已连续22个季度保持主力银行地位。在支持青海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自身也不断发展壮大,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经营业绩,积极履行着自己的社会责任。

    一、发展历程

    (一)开发银行概况

    国家开发银行(以下简称“开发银行”)成立于1994年3月,是我国成立最早、规模最大的政策性银行,长期致力于支持基础设施、基础产业、支柱产业的建设和发展,目前在全球设有35家分行和2家代表处。2008年12月成功实施了股份制改革,由财政部和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代表国家控股。改革后的开发银行仍主要开展中长期信贷与投资等金融业务,服务于国民经济重大中长期发展战略。    开发银行成立以来,紧紧围绕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筹集和引导社会资金,缓解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瓶颈制约。目前已形成了基础设施、基层金融和国际合作“三位一体”的业务发展格局,成为中国金融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中长期投融资的重要力量。     开发银行是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主力银行。三峡工程、南水北调、西气东输、京九铁路、岭澳核电站、塔里木油气田、北京奥运场馆,在这些耳熟能详的国家重大项目建设中,开发银行始终是不可替代的金融力量。1998年,开发银行贯彻国家扩大内需、投资拉动政策,将业务领域拓展到城市基础设施,并把触角不断从大城市向中小城市、县域延伸,助力中国城市化发展。     开发银行是基层金融创新的推动者,努力提供普惠制的金融服务。新农村建设、中小企业、低收入家庭住房、节能环保、医疗,以及微贷款、助学贷款、应急贷款等,在这些与民生息息相关的基层金融领域,越来越多的百姓感受到了开发银行的关爱。     开发银行是我国最大的对外投融资合作银行。从2005年开始,开发银行探索以市场化手段服务国家“走出去”战略,投棋布子,向海外派出工作组,开启了国际合作业务的新局面。在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开发银行发挥中长期投融资优势,大力支持中国企业开展国际合作,把维护国家利益与支持所在国发展相结合,实现互利共赢。    开发银行是开发性金融在中国的开创者和实践者,市场建设和规划先行等核心理念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明显。近10年来,开发银行把国际先进的金融原理与中国国情实际相结合,融资推动市场建设和规划先行,打通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融资瓶颈。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开发银行发挥开发性金融优势,成为“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重要工具。     开发银行是健康的银行,始终树立和完善与中长期投融资特点相适应的风险管理理念和制度,经受了经济周期波动的检验。截至2009年6月底,开发银行资产总额突破4万亿元人民币,贷款余额3.3万亿元人民币,不良贷款率0.83%;累计本息回收率99.57%,连续9年处于国内外先进水平;拨备对不良资产的覆盖率为318.5%。

    开发银行在贯彻落实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方面,发挥了中长期投融资主力银行的作用,成功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开发性金融之路。

    (二)青海分行发展历程

    青海分行是开发银行在青海省设立的一级分行,根据总行授权,负责在青海省的投融资管理及市场建设,目前在省内未设立分支机构。青海分行的前身是成立于2002年4月的国家开发银行西宁代表处。2003年8月,西宁代表处更名为青海省代表处。2004年2月13日,青海省分行正式挂牌成立。成立伊始,开发银行就与青海省政府签订了《国家开发银行与青海省政府开发性金融合作协议》,为分行今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2008年12月总行股份制改革后,国家开发银行青海省分行更名为国家开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青海省分行。2009年1月,总行蒋超良行长与时任青海省省长宋秀岩在北京钓鱼台签订新一轮《开发性金融合作协议》,翻开了青海分行发展历史新的一页。2010年8月,超良行长又与青海省长骆惠宁在西宁签订了国家开发银行、青海省人民政府《支持青海省文化产业发展合作备忘录》,进一步拓宽了银政合作领域,是对双方开发性金融合作协议的深入落实。

    二、发展成效

    (一)经营业绩

    经过全体员工六年多的辛勤努力,青海分行的贷款余额已较成立初翻了两翻。截至2010年6月底,表内本外币贷款余额达477.47亿元,较年初新增62.65亿元,增长15.10%。其中,人民币贷款余额470.30亿元,较年初增长15.04%;外币贷款余额1.06亿美元,较年初增长19.66%。今年上半年,青海分行发放表内贷款111.84亿元,同比增长8.28%。资产质量继续保持相对稳定。贷款新增、发放均创历年之最。

    截至今年上半年,开发银行累计向青海省发放贷款共计901.60 亿元,支持了130个客户的 667个项目,主要投向电力、交通、公共基础设施等领域,为青海省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最有力的金融支持。

    (二)同业比较

    青海分行自2004年成立后,经过一年的努力,到2005年末,表内贷款余额占比已跃居全省各金融机构之首,达29.6%。此后历年,青海分行全面加强与青海省各级政府的战略合作,省内主力银行的地位不断得到巩固,对青海金融业的发展发挥着引领作用。截至2010年上半年,青海分行表内本外币贷款余额占全省的 29.64 %,其中人民币中长期贷款占比36.31%,外币贷款占比67.89 %。

    三、业务概况

    开发银行以“增强国力、改善民生”为使命,以“政府热点、雪中送炭、规划先行、信用建设、融资推动”的开发性金融理论为指导思想,以“推进信用建设、制度建设和市场建设,高效率地支持经济发展”为目标。主要投向电力、交通、公共基础设施等领域,为青海省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最有力的金融支持。

    (一)大力支持“两基一支”建设,助推青海经济发展

    六年来,青海分行改革创新,充分发挥主力银行的拉动作用,有力地支持了一大批事关青海长远发展和战略大局的重点工程建设,对全省的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保持了全方位的金融支持。

    1.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累计发放公共基础设施贷款141亿元,重点支持了城市道路、供水供热、垃圾及污水处理等项目建设。向西宁市海湖新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发放中长期贷款34.5亿元,支持建设充满活力的青藏高原现代化美丽宜居新城区。

    2.推动全省交通事业取得新进步。累计发放公路行业贷款71亿元,铁路行业贷款23亿元,支持青海高速公路网和农村公路建设,支持西宁、格尔木铁路枢纽建设,这些项目的实施极大地改善了青海省的交通运输条件。

    3. 促进青海电力事业长足发展。累计发放电力行业贷款259亿元。重点支持了李家峡、公伯峡、拉西瓦等水电站项目和桥头铝电、华电大通等电源点建设;重点支持了750KV官亭—西宁输变电工程、玉树州电网工程等电网建设项目,对进一步完善青海省电网结构,提高青海电网输送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4.支持青海省支柱产业快速发展。累计发放产业类贷款172亿元,以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为重点,确保对全省经济发展具有支撑和带动作用项目的融资需求。重点了支持盐湖化工、冶金、有色金属、煤炭、光伏产业等省内重点工业行业。

    (二)关注民生领域,着力推动和谐新青海建设

    六年来,分行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消除贫困、强省富民”的目标,积极支持民生领域和社会事业发展,有力推动了和谐新青海的建设步伐。

    1.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累计发放中小企业贷款22.91亿元,支持了民族用品加工、高原生物制药、特色农产品加工等行业的239个中小企业项目。同时,大力推动青海省担保体系建设,整合担保资源,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担保难问题。

    2.支持民众创业。积极与团省委、海东就业局、西宁就业局等单位开展合作,累计发放各类创业贷款9182万元,帮助700余人实现了创业梦想,带动就业岗位3000余个,项目涵盖“拉面经济”、牛羊育肥、农产品种植、农畜产品加工、餐饮、商贸、文化、教育等各个行业领域,达到“小平台、广覆盖、小业务、大效益”的效果。

    3.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支持了西宁市、德令哈市、格尔木市、乌兰县、大通县等地的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建设,累计发放贷款15.36亿元,实现对全省廉租房项目的全覆盖。

    4.支持教育事业发展。一是作为青海省目前唯一开展助学贷款业务的银行,累计发放助学贷款10037万元,解决了23215名贫困大学生的就学问题;二是累计发放贷款7.37亿元,支持藏区中小学和职业培训学校建设。

    5.支持人口较少民族地区发展。累计向人口较少民族地区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发放贷款1.78亿元,有力地带动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农牧民致富。

    6.发放应急贷款支持灾后重建。长期以来,开发银行形成了一套总分行联动的灾后应急贷款机制,因此得以在各类自然灾害发生后迅速反应,及时投入信贷资金,为抢险救灾和灾后重建提供资金保障。

    展望未来,开发银行将朝着健康发展、开拓蓝海、国际化银行的目标继续迈进,不断完善服务功能和产品,实现业务规模与健康运营的统一,与国际同业开展更广泛的合作,以市场化方法、商业化运作服务于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

深度观察

上一篇: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青海省分行
下一篇: 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青海省分行